• 罪惡、真誠悔改和內心轉變

    常年期第十八周

    星期二

    聖道明司鐸紀念日

    詠 51:3-4, 5-6ab, 6cd-7, 12-13

    聖詠 51 被公認為七首懺悔詩之一,突出了悔改的主題(詠 6、32、38、51、102;130;143)。這首詩與達味與巴特捨巴所犯的罪,以及他後來在先知納堂的質問下悔改的故事(撒下 11:1-27)密切相關。罪的悲慘後果、真正悔改的必要性以及上主寬恕的改變力量是本聖詠探討的關鍵因素。

    達味的故事生動地說明瞭罪的悲慘後果。達味逃避國王的職責,在看到巴特捨巴洗澡時屈服於誘惑。儘管知道巴特捨巴已婚,他還是與她通姦。隨後,他試圖通過讓巴特捨巴的丈夫烏黎雅參與進來來掩蓋這段姦情,最終導致烏黎雅死亡。達味的行為惹惱了上主,並造成了深遠的後果,包括因姦情而生的孩子的死亡。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一個令人警醒的事實:即使我們認為可以逃避罪的後果,罪也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認識自己的罪孽,詩人承認自己的過錯,並轉向用表達憐憫和慈愛的詞語來描述的上主。詩人渴望一種超越普通洗滌的深刻淨化。這種變革性的洗滌旨在從內心清除邪惡、罪惡和叛逆。詩人進一步懇求上主在他內心創造一顆潔淨的心,採用了《創世紀》中描述上主創造宇宙的相同措辭。這凸顯了詩人認識到只有上主能夠創造一個潔淨的心,並引發真正的轉變。

    聖詠作者的請求與耶穌在若望福音3:5中的教導相一致,關於需要經由水和聖神的重生。在洗禮和堅振聖事中,聖神更新我們的心,並引導我們按照上主的旨意生活。在內心得到轉變後,我們被呼召在主的面前生活,並且「不要叫天主的聖神山,因為你們是在他內受了印證,以待得救的日子」(見弗4:30)。

    詩人在聖詠51 中的祈禱表明他渴望內心的轉變,並認識到只有上主才能在我們內心創造一顆潔淨的心。此外,聖詠還強調了在上主面前認罪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沒有獻祭的情況下。當我們思考這些永恆的真理時,願我們尋求上主的寬恕,接受真正的悔改,並體驗到上主恩典在我們生命中的改變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lkinlove1756

    感謝各位聽眾一直的支持,我們的頻度已轉往上面的YOUTUBE播放,請大家訂閱支持,繼續每日與我們一起分享聖言,主佑大家。

    4m | Aug 7, 2023
  • 崇拜和服從的呼召

    常年期第18周

    星期一

    聖詠81:12-17

    聖詠第81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呼籲人們贊美天主,可能是為了帳篷節期間豐收的祝福(聖詠81:2-6)。第二部分是一段神聖的講話,為這首聖詠的讀者上了一堂歷史課(詩 81:7-17)。講話的前半部分以出埃及為中心(聖詠81:7-11);後半部分,也就是我們的答唱詠,則著重於以色列人對與天主的盟約的不忠,以及邀請他們悔改(聖詠81:12-17)。以色列屬於將他們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來的天主。因此,他們不應該崇拜其他的神,不應該使自己的心頑硬,也不應該按照自己的私意行事(聖詠 

    81:13-15)。

    我在播客中已經提到過,帳篷節是在秋天慶祝的,通常是在九月或十月,猶太人的主要節日都具有農業、歷史和未來的意義。首先,它慶祝收穫季節的結束。其次,它還紀念以色列人穿越曠野的旅程。最後,它預示了所有義人將永遠生活在天主的面前。因此,這是一個適宜的節日,可以提醒天主子民銘記他們的歷史,並呼召他們重申與天主立約時的承諾。崇拜天主與服從天主不能分開;禮儀與道德生活必須攜手並進。

    我們教會最盛大的節日是聖誕節和復活節。在這兩個節日里,我們也蒙召崇拜天主的兩個不可思議的仁慈行為:耶穌的誕生和祂的死亡與復活。此外,教會還將主日——主的日子——定為「較原始的慶節」和「整個禮儀年度的基礎與核心」(參閱《禮儀憲章》106)。通過在這一天參與彌撒聖祭,我們被邀請「紀念主耶穌的受難、復活與光榮,並感謝天主,因為祂曾‘借耶穌基督從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伯前1:3)」(參閱《禮儀憲章》106)。

    教會的盛大節日讓我們回想起救恩的歷史。我們從罪的奴役中獲得了自由。為了拯救我們,聖言道成肉身,居住在我們中間。耶穌基督沒有固守自己的神性,而是接受了我們軟弱的人性。正如聖保祿所寫:「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我們該如何回應這一偉大的救贖行動呢?耶穌呼召我們跟隨祂,並告訴我們:「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若14:15)。我們聽從耶穌的聲音了嗎?我們有按照福音的價值觀生活嗎?

    在聖詠第81篇中,天主控訴祂的子民「不聽」祂的話,接著祂做出了以下許諾:「如果我的百姓聽了我的命令,以色列人隨從我的道路而行,我立刻就會壓迫他們的敵人,轉過手打擊難為他們的仇人」(詠81:14-15)。耶穌應許說,聽從祂聲音的人將獲得豐盛的生命。讓每個主日的慶祝和教會每年的盛大節日都成為我們不斷審視和更新與主關係的呼召。

    https://www.youtube.com/@walkinlove1756

    *此頻度將於9/8/2023後停播,請訂閱上youtube繼續支持我們,感謝你們的支持,主佑大家。

    5m | Aug 6, 2023
  • 顯聖容: 希望一瞥和超越苦難的願景

    耶穌顯聖容慶日

    達 7:9-10, 13-14; 伯後 1:16-19; 瑪 17:1-9

    聖經講述了關於梅瑟和厄里亞死亡的故事。梅瑟死的時候,天主埋葬了他,直到今日沒有人知道埋葬他的地方(申34:6)。聖經說再沒有興起一位像梅瑟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來往,在埃及施行神跡和奇跡,拯救天主的子民脫離奴役(申34:10-12)。當厄里亞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到了,天主用火馬拉的火車把他帶到天上(列下2:11)。他激烈如火,施行神跡和奇跡,從來沒有人能與他相提並論(德48:1-11)。他們都是偉大的先知、後來被接到天上、與天主同住。今天我們看這兩位先知與耶穌談論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這些相遇背後的深意是什麼?

    在耶穌帶領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上高山之前,他談到了自己即將到來的受難--在耶路撒冷受苦、受嘲弄和被釘十字架。使徒們,尤其是伯多祿,很難接受他們的主忍受如此艱辛的想法。他們希望看到耶穌永遠得勝,超越苦難。大約幾天後,耶穌把三個門徒帶到一座高山上,向他們顯明他的威嚴和榮耀,讓他們為十字架的醜聞做好準備。

    我們生活中的痛苦經歷往往與悲劇有關,人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痛苦。於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出現了: 為什麼上主允許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先知哈巴谷曾為這一明顯的矛盾而感嘆:「你的眼睛這樣純潔,以致見不得邪惡,見不得折磨!你為什麼垂顧背信的人?當惡人吞噬較他更義的人時,你又為什麼緘默?(哈1:13)。使徒們聽到醫治病人、驅除魔鬼、使人重新活過來的耶穌,即將面對苦難時,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耶穌的變容就是為瞭解決這個深刻的問題。

    耶穌在他們眼前改變了自己,讓他們看到了他神聖的威嚴(伯後 1:16)。他們親眼目睹了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人子將得到統治權、尊榮和國度,萬民萬國都將侍奉他(達 7:14)。面對耶穌即將來臨的苦難,耶穌的變容是為了給他們帶來希望,增強他們的信心。即使目睹了耶穌悲慘的死亡,他們也不應該失去信心,因為他們知道苦難並沒有最終的決定權。

    有時,巨大的痛苦和磨難會讓我們絕望,懷疑上主是否看到了我們的苦難,以及祂在其中的目的是什麼。但想象一下,有人向你展示了你未來超越這個世界的生活--與上主同在,與所愛的人團聚,遠離苦難。這樣的憧憬無論多麼短暫,都會讓你對塵世生活的看法發生深刻的變化。

    聖保祿寫道: 

    「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裡降來」(斐3:20)。我們並非只為這個世界而活。梅瑟和厄里亞的存在見證了另外一個現實。我們向它進發,而通往這一現實的道路就是基督的十字架。聖經稱其為永生、永遠與上主同在、肉身復活。聖保祿稱其為奧秘,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它宣告了死人的復活、活人的改變,以及所有人永遠活在上主的面前(格前 15:51-52;得前 4;17)。

    耶穌變容的信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在苦難面前,我們看到了耶穌的榮耀,我們看到了梅瑟和厄里亞在上主里活著,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與他們同在。這一願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為我們帶來了希望,讓我們知道在經歷了世間的磨難之後,還有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著我們。

    7m | Aug 5, 2023
  • 豐收的祝福:宣告上主的良善

    常年期第十七周

    星期六

    詠 67:2-3, 5, 7-8

    收穫是一個充滿喜樂的季節,我們收穫了大地的出產,見證了我們勞動的成果。這是我們很久以前播下的種子,如今已經成長和繁榮的時刻。雖然我們可以解釋它背後的科學過程,但從播種到收穫的過程仍然是神秘莫測的。耶穌在一個關於天主國的比喻中談到了這個奧秘,種子的生長是看不見的,也是無法解釋的。就如他所說的:「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鎌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谷4:27-29)。

    在聖詠67篇中,人們慶祝豐收,因為這是上主祝福以色列人的表現。在古時的以色列,收穫季節從4月到11月,包括各種作物,如小麥、大麥、葡萄、無花果、石榴、橄欖和蜂蜜,如申命記8章8節中所提到的。帳棚節是標誌著每年豐收的主要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會歡慶並感謝上主慷慨的供應。正如申命記16章13節所述,他們要由禾場和榨酒池內收藏了出產以後慶祝這個節日。

    豐收證明瞭上主對以色列人的仁慈和眷顧。除了人們的勞動,更多程度上取決於有利的天氣條件和及時的降雨,這些都在天地的創造者——上主的控制之下。在創世記2章4到25節,創世的第二個階段的記載中提到,在地上長出植物之前,沒有降雨,因為上主還沒有使雨降下,也沒有人耕種土地。

    通過慶祝豐收,以色列人不僅承認了上主的良善,也向列邦宣告了上主創造的大能。他們想讓其他民族認識到,上主為以色列人所做的,上主也能為他們做。我們的天主不僅是創造的主,也是歷史的主。詩人承認上主統治並引導地上的萬民(詠67:5)。詩人希望所有的人都贊美上主,承認只有上主才能給所有的人帶來豐富的生命。

    作為基督徒,我們通過耶穌基督經驗了豐富的祝福。我們蒙天主揀選,因祂的恩寵而改變,充滿天主的聖神。像詩人一樣,我們渴望他人認識到上主對他們的良善,即使他們還沒有相信上主。我們宣告他們所擁有的每一件美好的禮物,從生命到健康和才能,都來自我們的上主,因為他是一切良善的源泉(宗14:17)。藉著我們的見證,我們尋求吸引他人歸向上主,使上主的名彰顯直達地極(詠67:8)。

    4m | Aug 4, 2023
  • 我是上主,你們的天主

    常年期第十七周

    星期五

    聖若翰·維雅納司鐸紀念

    詠81:3-4, 5-6, 10-11ab

    聖詠81篇號召人們在猶太人的一個節日里用音樂贊美上主。在這篇聖詠中,我們聽到上主的聲音,他提醒以色列人十誡中的第一條:「在你中間不應有別的神,千萬不可崇拜外邦的神!我是上主,我是你的天主,是我由埃及國將你領出」(詠81:10-11;見出20:2-3)。遵行這條誡命的報酬將是豐盛的農業眷顧和打擊以色列的敵人(見詠81:11,14-15)。不幸的是,以色列人沒有聽從上主的話,而是選擇了自己的行徑,這給自己帶來了悲慘的後果。

    上主對以色列所說的「我是上主,我是你的天主,是我由埃及國將你領出」這句話,在聖經中,與上主對亞巴郎所說的:「我是上主,我從加色丁人的烏爾領你出來,是為將這地賜給你作為產業」(創15:7)這句話類似。烏爾和埃及都象徵著一個崇拜其他神靈、奴役上主子民的社會。在這兩種情況下,上主的召叫都是釋放和建立一個盟約,首先是與亞巴郎,然後是與他的後裔以色列人。不幸的是,悖逆的罪使猶太人回到了他們的祖先亞巴郎離開的地方。因此,猶太聖經中描述的以色列故事在它開始的地方——加色丁人的土地上結束了。亞巴郎被帶離那片土地(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他的後裔在公元前586年被迫回到那片土地。

    關於亞巴郎和他的後裔從烏爾和埃及被帶出來的兩句話,為我們預備了基督徒的宣告:出離罪惡之地。耶穌基督給了我們自由。像亞巴郎和以色列人一樣,我們捨棄了罪惡,開始了我們的信仰之旅。我們也宣告對耶穌基督的唯一奉獻。唯有在基督內,我們才能找到救恩,祂是天主完全的啓示,也是與天主建立關係的唯一道路(見宗4:12;哥1:15;若14:6)。耶穌應許那些跟隨他的人豐富的生命。但是,就像古時的以色列人一樣,我們也受到當代偶像的誘惑,這些偶像以物質主義、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權力和名望的形式出現。上主尊重我們的自由,也允許我們追隨自己頑硬的心靈,遵循自己的私意而行(見詠81:13)。

    上主說他是我們的天主,他召叫我們服從,這是聖經信息的核心。對聖保祿來說,這是宣講福音的主要目的,即使萬民「服從信德」(羅1:5)。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呢?全身心的奉獻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其中包括人生的意義、方向和道德指南。我們擁抱上主的旨意,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樣我們就能找到平靜、滿足和真正的幸福。就像有人說的:「當我們把自己的意志交給上主時,我們就會發現他對我們生命的完美計劃。」

    4m | Aug 3, 2023
  • 朝聖的喜樂

    常年期第十七周

    星期四

    詠84:3, 4, 5-6a and 8a, 11

    1991年8月,我開啓了我的第一次為期八天的朝聖之旅,從弗羅茨瓦夫前往波蘭的黑聖母聖殿。一大早,我們聚集在聖洗者若翰大教堂祈禱和祝福。我們的行李和帳棚被放在指定的地方,裝上卡車,卡車會把它們運到我們晚上休息的地方。每天都遵循著類似的流程。

    聖詠84篇是以色列人在秋天去耶路撒冷聖殿朝聖時詠唱的。詩人渴望看到奉獻於上主的宏偉聖殿,參加聖殿的禮儀,並接受上主的祝福。秋季朝聖是為了在秋季慶祝的帳棚節,即收穫節。與所有主要的猶太節日一樣,它具有農業、歷史和未來的意義。首先,它慶祝豐收季節的結束。其次,它是紀念以色列人走過曠野的旅程。最後,它盼望將來所有義人都永遠住在上主的面前。這個節日的亮點是搭建帳棚,提醒他們:他們也在走信仰之旅,就像他們的祖先一樣。

    祝福過後,我們就出發了。風雨無阻,我們沿著鋪砌的道路穿過樹林。我們一邊走路,一邊祈禱、唱歌、聆聽心靈上的討論、彼此交談,還有時間進行個人冥想。我們每天都參加聖體聖事,常常在戶外開闊地裡舉行。當一天接近結束時,我們到達目的地,又累又髒又餓,腳上還起了水泡。然後,我們會收拾行李,搭帳棚,洗漱,吃晚飯。第二天早上5點左右,我們將繼續我們的旅程。

    詩人愛上了上主的居所,並願意在聖殿中度過他的餘生。黑聖母聖殿由修院管理。他們照顧這個地方,歡迎朝聖者,並為他們提供精神食糧。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在參加朝聖後決定終身留在那裡。他們意識到,正如詩人所說,「的確在上主的宮庭逗留一日,遠勝過在別處逗留千日」(詠84:11)。

    隨著我們朝聖之旅一天天過去,我們彼此瞭解,加深了我們的信仰。第七天,我們舉行了一個和好儀式。我們想進入上主的居所,確保弟兄姊妹心中沒有怨恨。但是,也正是這個時候,我們的眼淚從我們的眼睛中流出。我們之間產生了友誼,彼此間很難分開。一想到即將回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感到悲傷。

    聖詠84篇講的是:和我們的弟兄姊妹一起,懷著信心前往上主美好的居所的喜樂。人生就像一次朝聖。但在這種情況下,它是前往天上的耶路撒冷的朝聖之旅,在那裡我們將永遠與上主生活在一起。它帶來了挑戰和衝突。但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加深了信仰,發展了與上主和他人的關係,這是死亡也無法結束的。讓我們享受這段旅程,並在上主的恩寵下到達目的地。

    4m | Aug 2, 2023
  • 你們應是聖的,因為天主是聖的

    常年期第十七周

    星期三

    詠 99:5-9

    《依撒意亞先知書》記載了一個令人敬畏的上主的異象:「上主坐在崇高的御座上,「色辣芬」侍立在他左右,他們互相高呼,正如我們在感恩祭所詠唱的:「聖!聖!聖!萬軍的上主!他的光榮充滿大地!」(依6:1-3)。詩人與天使宣告了同樣的事實:「我們的天主,上主神聖無偶」(詩99:9)。

    希伯來語中的「神聖」包含了一系列的含義,表示不同、分離和獨特。當聖經的作者告訴我們上主是聖的,他們的意思是說祂是獨一無二的。天主的神聖可以比作太陽的光輝,太陽的光輝使天使和我們無法直視上主。色辣芬和梅瑟都蒙著臉站在上主面前。上主的神聖也可以被比作核能,核能會引起恐懼。依撒意亞看見上主非常害怕,以為自己要死了。在《默示錄》中也有類似的經歷,聖若望見證了復活的基督的神聖,「就跌倒在他腳前,有如死人」(默1:17)。

    然而,這位聖者想要與我們溝通,並根據我們的能力採用溝通的方式。在舊約中,人們只能聽到上主對他們講話。上主也啓示特選的人把祂的話傳達給自己的全體子民。在新約中,我們達到了另一個層次的交流。那聖者在耶穌基督內顯現出來。聖保祿用肖像來比喻這種新的交流方式。耶穌基督是那看不見的天主的肖像(見哥1:15),凡看見他的,就是看見父(見若14:9)。

    上主的神聖要求聖潔的生活。在肋未記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話:「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19:2,也見肋11:44-45;20:7)。基督的宗徒們重申了這種聖潔的召喚。要像那召叫你們的聖者一樣,在一切生活上是聖的,因為經上記載:『你們應是聖的,因為我是聖的。』」(伯前1:15-16)。但是,作為人,聖潔意味著什麼呢?聖奧斯定這樣定義它:「聖潔並不意味著完美無瑕,而是為上主而不同,致力於尋求他的旨意,並與他共融。」

    我們的天主是聖的,不像其他的神,他仁慈地邀請我們建立關係和成為聖的。讓我們擁抱這個召叫,尋求為上主而活,遠離罪惡,在我們所做的一切事上效法基督。讓我們記住,聖潔不是單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就能達到的,而是通過我們與祂同行時聖神的能力工作。

    4m | Aug 1, 2023
  • 上主富於仁慈寬恕

    常年期第十七周

    星期二

    聖亞豐索主教與聖師紀念

    詠 103:6-7, 8-9, 10-11, 12-13

    聖詠 103 

    篇講述了上主之愛在赦罪、醫治、繁榮和復興中的彰顯。我們聽到上主堅定的愛 "就如上天距離下地有多麼高",他除去我們的罪孽 "就如東方距離西方有多麼遠」(詠 103:11-12)。

    《舊約》的核心是對上主的懺悔,上主是仁慈公義的。我們在《出谷紀》34:6-7 中讀到:」上主,上主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對萬代的人保持仁愛,寬赦過犯、罪行和罪過,但是決不豁免懲罰,父親的過犯向子孫追討,直到三代四代。「有趣的是,從梅瑟開始,聖經中的人物經常忽略《出谷紀》第 34 章第 7 節第二部分提到的上主的懲罰屬性,而只引用上主寬宏大量的屬性。梅瑟在金牛犢事件後懇求上主憐憫時是這樣做的,聖詠 103:8 中的詩人也是這樣做的: "上主富於仁慈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聖經學者認為,聖詠第 103 篇屬於《聖詠》的一部分,是對公元前 586 年巴比倫流亡危機的回應。耶路撒冷的毀滅和流亡是他們犯罪的後果。但詩人在第 8 節中引用了《出谷紀》34:6,旨在給人們心中注入希望。上主 "決不會常常責問,也決不會世世憤恨」(詠 103:9)。流亡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梅瑟這一代人的生命中,上主堅定的愛和憐憫戰勝了審判,同樣,在經歷耶路撒冷淪陷和巴比倫流亡的人們的生命中,上主的愛和憐憫也會戰勝審判。他們將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市和聖殿。

    仁慈和憐憫描述了上主的品格。這兩個詞都描述了永不失敗的愛。根據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說法,"這種愛是忠實的、不可戰勝的"。儘管我們不忠,但這種愛 "拯救我們脫離險境,寬恕我們的罪孽,並承諾實現上主的救贖計劃"。詩人告訴我們,主是仁慈和憐憫的。聖若望保祿二世回答了其中的原因:"正是因為罪惡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上主是愛,除了慈悲,祂不以其他方式顯示自己」。

    4m | Jul 31, 2023
  • 代禱的力量

    常年期第十七周

    星期一

    聖依納爵·羅耀拉司鐸紀念日

    聖詠106:19-23

    聖詠第106篇反映了以色列動蕩的歷史,其標記是他們對天主的不忠。他們在曷勒布山(西乃山)腳下敬拜金牛犢,這是一大罪過,即使在今天,這一事件也仍回響在耳邊。這一拜偶像的行為發生在梅瑟領受十誡之時,十誡明確禁止拜偶像(出谷紀第32章)。必須注意的是,當時人們已經熟知這些誡命,因為他們直接從天主那裡聽到了這些誡命(出20:1-20)。他們犯罪的後果非常嚴重,天主甚至表示要滅除他們。是梅瑟的代禱拯救了以色列民,使他們免於這樣的命運。

    梅瑟在祈禱中使用了兩個有說服力的論據,使天主由憤怒轉向憐憫。首先,他強調以色列人的毀滅會玷污天主在列國中的名譽。埃及人目睹了天主解救祂子民的奇跡,他們可能會指責天主居心不良,稱天主帶領他們出埃及,只是為了在山中毀滅他們(出32:12)。其次,梅瑟請求天主信守與亞巴郎所立的約,提醒祂在與亞巴郎及其後裔建立永恆之約時祂所作的許諾(創17:7)。

    我們的教理書對梅瑟代禱的力量做了深刻的注釋:「天主是愛;因此,祂是公義和信實的;祂不能自相矛盾;祂一定記得祂的奇妙作為,因為這關係到祂的光榮,祂不能放棄這擁有祂名字的子民。」(CCC,2577)

    梅瑟的祈禱應該能夠激勵我們所有人,他承認我們也是罪人。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經常達不到福音的標準。我們中的許多人受誘去敬拜主基督之外的其他的「主」。然而,與其在教會內部製造分裂或尋求建立新的派別,我們不如效仿梅瑟,為我們的天主教教會代禱。我們應該熱切祈禱,祈求上主以祂的仁慈,將我們這些罪人轉化為聖徒,引導我們回到公義與合一的道路上。

    通過秉持代禱的精神,我們可以懇求天主將祂的恩典傾注在教會上,更新我們對基督教誨的承諾,恢復教會的完整性和使命。借著祈禱和堅定的信德,我們可以希望教會得以復興,在這個亟需天主醫治和救贖的世界中成為愛、真理及合一的閃耀的燈塔。

    3m | Jul 30, 2023
  • 我們要祈求什麼?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列上3:5、7-12;詠119;羅8:28-30;瑪13:44-52

    今天耶穌結束了有關天國的宣講(瑪13:1-53)。在幾種穀物和酵母的比喻之後,祂又添加了寶貝、珍珠和羅網的比喻。天國的價值超越一切(瑪13:44-46),我們是否值得擁有天國,要在我們一生的終結時才顯露出來(瑪13:47-50)。

    一群男孩玩捉迷藏,其中一個藏得很隱蔽,其他孩子因找不到他而停止了尋找。男孩的經歷與隱藏的天主的經歷相似嗎(依45:15)?天主聖言,「蘊藏著智慧和知識的一切寶藏」(哥2:3)者,把祂自己隱藏在聖母瑪利亞的腹中和聖堂里。聖保祿在他所迫害的人(宗9:5)中發現了這「隱藏的寶藏」(瑪13:44)。根據法律,寶藏在誰的地裡發現,就屬誰。因此,要成為寶藏的合法擁有者,必須購買那塊地,而其價格相當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瑪13:46)。「以認識基督耶穌為至寶」,要求我們放棄一切(參閱斐3:8)。

    耶穌對那個富家少年說:「你缺少一樣。」(谷10:21)比喻中的商人尋找「這一樣」,最終找到了。「找,就必找到。」(瑪7:7)找到那顆珍珠,也就終結了他的經商生活。他不再需要尋找上等的珍珠,因為他不會找到比他現已發現的更為珍貴的珍珠。如果基督是寶貝,那珍珠可以成為祂美麗的新娘——教會嗎?聖城耶路撒冷有十二座城門,「每座城門都用一種珍珠造成」(默21:21)。人通過這些珍珠大門進入城內,其聖殿是「全能的天主上主和羔羊」(默21:22)。

    在最後一個比喻,即撒網比喻中(瑪13:47-50),耶穌再次引領我們思考今世的終結(瑪8:12,13:40-43)。實際上,「魚」字並沒有出現在比喻中。那麼,那個網能否像天主的教會一樣,聚集各種各樣的人呢?我們沈浸在時空的「海洋」中,很少思考天主決定帶我們進入永恆之岸的那一刻。那些被拖到岸上的,被分為「美好的」和「腐爛的」。我會被分到哪一類中呢?

    《依撒意亞》先知書和耶穌的講道,都以惡人的悲慘結局為結尾(依66:24;瑪13:49-50)。這樣的結尾有隱藏的訊息嗎?——悔改的召叫(谷1:15)。阿維拉的聖女大德蘭有一個關於地獄的異象,她將此視作天主賜予她的最大寵愛和恩惠。那次經歷深刻地改變了她,並激發她邁向成聖的道路,同時照顧他人的得救。「一切事的發生,都幫助愛天主的人得益。」(羅8:28)我們知道,天主並沒有預定任何人下地獄(《天主教教理》1037),而是希望每個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我們必須渴慕救恩,並「懷著恐懼和戰慄」(斐2:12)努力成就它。

    「不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會賜給你。」(列上3:5)撒羅滿將一顆慧心置於長壽、富貴和敵人的性命之上(列上3:9-11),聖詠作者將天主的法律置於大量金銀之上(詠119:72)。什麼對我們有價值?我們能悅樂天主,是在我們祈求真正珍貴的事物時——理解天國的奧秘,深刻認識基督和教會,加入義人的行列。那麼,我們要向天主祈求什麼呢?

    6m | Jul 29, 2023
  • 耶穌所愛的家庭:福音中的瑪爾大、瑪麗亞、拉匝祿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六

    聖瑪爾大、聖瑪麗亞、聖拉匝祿紀念 

    路 10:38-42

    福音中有三段以描述新約聖人為主,即今天教會所慶祝的:聖瑪爾大、聖瑪麗亞、聖拉匝祿紀念。在路加福音10章38至42節中,瑪爾大和瑪麗亞歡迎耶穌到他們家裡來。瑪爾大忙於服侍,瑪麗亞則坐在耶穌腳跟前聽他講道。路加福音沒有提到拉匝祿。在若望福音中,這三個角色都出現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中,即耶穌從墳墓中復活拉匝祿(見若11:1-44)。然後,在接下來的章節中,瑪麗亞敷抹了耶穌的腳,拉匝祿在慶祝生命戰勝死亡的晚宴中與耶穌一起坐席(見若12:1-11)。

    在這三個故事中,拉匝祿沒有說一句話,但他通過活著來宣講福音的力量。在聖路加記載的故事中,那個什麼也沒說的人是瑪麗亞;她只是坐著聽耶穌講話。這段經文的古代注釋者在這裡看到了一種邀請,邀請我們進入一種比服務更有價值的默想和祈禱的生命。哲學家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原則的確認,即我們是誰比我們做什麼更重要。在若望福音第12章,瑪麗亞也什麼都沒說。她為耶穌埋葬的日子提前敷抹耶穌,這個行動比任何言語都更有說服力。

    在福音的這些段落中說得最多的是瑪爾大。她要求耶穌告訴瑪麗亞去幫助她;她莫名其妙地把她哥哥的死歸咎於耶穌;她試圖阻止耶穌打開墳墓。與此同時,瑪麗亞表現出對耶穌的信心,接受他的糾正,並為他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從瑪爾大身上看到自己。她代表著我們,我們同樣熱衷於服侍基督,並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當事情變得艱難時抱怨,在被告知我們做錯了時懺悔。

    若望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素愛瑪爾大及她妹妹和拉匝祿」(若11:5)。是什麼讓耶穌特別愛這個家庭,很難說。也許,他們給了耶穌一些我們都渴望的東西——一份真正的友誼和一個工作之余休息的地方。他們也相信耶穌就是猶太人的默西亞,就是將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見若11:27)。但是關於耶穌對那個家庭的愛的聲明揭示耶穌的愛是個人的。他無條件的愛延伸到你、我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福音中瑪爾大、瑪麗亞和拉匝祿的故事提供了關於信心、祈禱和耶穌個人的愛的寶貴教訓。瑪爾大的直言不諱提醒了我們人類的趨勢,而瑪麗業的行動比語言更有說服力。通過他們,我們學習沈默的力量,真正的行動,以及耶穌堅定不移的愛的保證。讓我們從他們的榜樣中汲取靈感,尋求加深我們與耶穌的聯繫,並在信仰中成長,請求聖瑪爾大、聖瑪麗亞、聖拉匝祿在我們的門徒之旅中為我們代禱。

    5m | Jul 28, 2023
  • 比黃金更可愛戀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五

    詠19:8-11

    我們今天聽到的聖詠19篇的重點是律法書,即上主給他的子民的教導。答唱詠的副歌選自若望福音,耶穌聲明他對我們說的話就是「神和生命」。整部聖經是上主給我們的禮物,比極純的黃金更可愛戀(詠19:11)。

    1911年,美國著名金融家、藝術品和珍本收藏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 

    Morgan)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谷登堡聖經(Gutenberg Bible),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印刷書籍之一。100多年後的2016年,一本罕見的17世紀詹姆斯國王欽定版聖經被稱為「詹姆斯王譯本」聖經,在倫敦的一個拍賣會上以31.45萬英鎊(超過4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但是,聖經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它的稀有性。畢竟,我們都不需要花很多錢去買一本聖經。在任何一個自由國家的書店裡,只要花一點點錢就能買到這本書,在網上也可以免費得到。聖經的價值和它的獨特性在於它所傳的信息。

    詩人告訴我們,上主的法律能暢快人靈,能開啓愚蒙,能悅樂心情,能燭照眼睛;1928年,在荷蘭,一個男孩出生了,他成為了20世紀最大的走私者之一。那他走私什麼呢?《聖經》。安德肋弟兄覺得上主召叫他與生活在壓迫政權下的信徒分享福音,這些政權拒絕讓他們的人民接觸上主的聖言。他影響了許多人,由於他們的努力,上主的教導可以觸及並改變數百萬人的生活。我認為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本走私的《聖經》找到了我。

    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大衛·本-古里安稱《聖經》為「永恆的書中之書」。我相信那些從事聖經宣傳的人會同意這一點。從古時《聖經》書卷的作者和編輯,到古時煞費苦心地製作所有聖經書稿的抄寫員,從翻譯和出版商,到這本書的走私者和傳播者,所有這些人都為這本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據說聖熱羅尼莫花了大約23年的時間才完成了《聖經》的拉丁文譯本。把我走私來的《聖經》從英語翻譯成波蘭語花了25年。尤金·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了他的著作《信息本聖經》(The Message),這是當代廣受贊譽的《聖經》英文釋義。

    當威廉·廷代爾(William Tyndale)因將《聖經》翻譯成英語而被指控為異端而被判處死刑時,他祈禱道:「主啊,請開啓英格蘭國王的眼睛。」上主垂聽了他的祈禱。雖然他為英譯聖經的工作而致命,但他為後來的翻譯奠定了基礎,包括有影響力的詹姆斯王譯本。願主開啓我們每個人的眼睛,幫助我們認識到聖經確實「比黃金,比極純的黃金更可愛戀」(詠19:11)。

    4m | Jul 27, 2023
  • 揭露七十士譯本:隱藏的寶石和爭議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四

    達3:52-56

    《達尼爾先知書》第三章,在基督新教的聖經中只有33節,而在天主教的聖經中卻是100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答案就在《七十士譯本》中,這是希伯來聖經的古希臘譯本,在基督宗教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傳說在公元前3世紀,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擁有一座宏偉的圖書館。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希望圖書館能有一本希伯來聖經的希臘語譯本,並向耶路撒冷的大司祭尋求幫助。作為回應,72名猶太學者從耶路撒冷被派往亞歷山大完成這項翻譯任務。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學者單獨工作,卻在短短72天內完成了相同的翻譯,這種奇跡被視為神的協助的證明。

    《七十士譯本》使講希臘語的世界能夠讀懂《舊約》,並在初期教會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大多數初期基督徒是講希臘語的猶太人和不熟悉希伯來語的外邦人,《七十士譯本》成為他們閱讀、宣講的聖經,並用於撰寫注釋和發展基督宗教教義。令人驚訝的是,新約中約350處舊約引文中,約有300處與七十士譯本一致。

    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的聖經在書卷的數量上有所不同。雖然新教徒承認66卷書,但天主教聖經包括73卷書。再一次,《七十士譯本》是這個差異的核心。額外的七卷來自古希臘語譯本的書,如《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慧篇》、《訓道篇》、《巴路克先知書》和《瑪加伯上》和《瑪加伯下》,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沒有找到。此外,《艾斯德爾傳》和《達尼爾先知書》中也有其他附加的章節。比如我們今天反省的答唱詠。

    達尼爾先知書的第三章包含了七十士譯本中收錄的兩首歌,但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卻沒有。第一首歌,達尼爾先知書3章24至50節,是懺悔的祈禱,贊美上主的公義,承認導致以色列民族悲劇的罪惡。第二首歌,達尼爾先知書3章51至90節,呼籲所有受造物贊美上主,即使在迫害中。我們今天節選作為答唱詠的片段來自第二首歌,提醒我們面對逆境時贊美上主的恆久力量。

    接受或拒絕在七十士譯本中發現的額外書卷對各種基督宗教傳統聖經文本的內容,整理和解釋具有重要意義。它影響著神學教義、禮儀和基督徒靈修的構成。值得注意的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在神學和靈修方面高度重視希伯來聖經的古老翻譯。

    4m | Jul 26, 2023
  • 從救恩史中學習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三

    聖母瑪麗亞的父母 聖若亞敬及聖亞納紀念

    詠 78:18-19, 23-28

    聖詠78篇是《聖詠集》中第二長的聖詠,是一篇意義深遠的詩歌形式的訓誡,聖詠深入探討了從梅瑟到達味時代的以色列歷史。它的核心是上主的奇妙作為。詩人和聽眾從他們的祖先那裡收集了這些作為的見聞。現在,他們有責任將這些見聞傳遞給下一代,確保這段豐富的歷史不被遺忘。

    著名的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經說過:「歷史是生活的導師。」詩人也有同樣的感受,他相信,通過回憶和反思我們的救恩史,我們可以得到寶貴的人生教訓。聖詠78篇的作者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教訓:我們應該相信上主,遵守他的命令,而不是效仿我們的祖先,他們雖然見證了上主的光榮作為,卻叛逆失信於上主。

    今天我們讀到的聖詠78篇的大部分內容集中在上主降下瑪納上,這是上主對他子民所提出的挑戰的直接回應:「天主豈能設宴於沙漠?」(詠78:19)。與《出谷記》的作者相似,詩人認為這個問題是一種叛逆的行為,是對上主能力的試探。值得注意的是,在出谷記的敘述中,在上主向以色列的敵人展現了極大的能力,使以色列奇跡般地渡過紅海之後,人們見證了這一奇妙的事件,並興高采烈地歌頌上主,感激他戰勝了法郎的軍隊(見出14-15),卻立即因缺乏食物而開始抱怨。那麼,為什麼他們不相信那擊敗他們敵人的上主,也能在曠野中供給他們水和食物呢?

    在若望福音中,瑪納的奇跡再現,耶穌用一個小男孩慷慨獻上的五餅二魚使5千人吃飽(見若6:1-14)。第二天,耶穌在葛法翁的會堂里發表了一段關於「生命之糧」的講道,這使聽眾感到驚訝,並導致他的許多門徒轉身離開(見若6:22-66)。在他的講道中,耶穌將瑪納與他自己作了對比。正如上主從天上降下瑪納一樣,上主也從天上派遣他的愛子來到世上。然而,瑪納只是滿足身體上的飢餓,而耶穌卻是來滿足我們精神上的渴求。此外,瑪納不能使人永生,而耶穌賜給所有相信他的人永生。

    古時,以色列人問:「天主豈能設宴於沙漠?」(詠78:19)。同樣,在葛法翁聽耶穌講道的人也彼此爭論,「這人怎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若 

    6:52)。這兩個問題都暴露了他們缺乏信心。那我們呢?我們是否也缺乏信心而挑戰或試探上主呢?

    詩人告誡我們不要忘記上主的作為。根據聖經的慣例,遺忘會導致犯罪。以色列人忘記上主、就去朝拜偶像、違背上主的誡命。耶肋米亞先知書18章15節講到:「但我的人民卻忘掉了我,向「虛無」獻香,滑出了自己的正道,離開舊日的行徑」。因此,讓我們牢記聖詠78篇的教訓。讓我們信靠上主,聽從他的命令,記住他在歷史上所行的大能作為,不要重蹈我們那叛逆祖先的腳步。

    5m | Jul 25, 2023
  • 從野心到服務: 學習偉大之路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二

    聖雅各伯宗徒慶日

    瑪20:20-28

    福音開頭就告知,雅各伯和若望離開了他們的父親和家族事業(參閱瑪4:21-22)。瑪竇表明,同時還有他們的母親也加入其中。據《瑪竇福音》記載,為兒子們提出著名請求的正是她:「你叫我的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 (瑪20:21)。

    雅各伯和若望母親的請求,是在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死而復活後提出的(瑪20:17-19)。這表明她和兒子們都沒有領會其中的意義。十二宗徒的失敗,包括猶達斯的背叛、另十一位對耶穌的遺棄,以及伯多祿的對師傅的否認。

    「你叫我的這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瑪20:21)在基督的國度里,我們將看到耶穌偉大的圓滿。但為了進入祂的國度,基督必須獻出自己的生命,作眾人的贖價(瑪20:28;希4:14)。基督的每一個門徒都能在這個國度里得沾福分(羅8:17;得後2:14),是通過聖洗聖事和感恩聖事獲得的。洗禮是浸入耶穌的死亡中,借此我們死於罪惡,活於天主(羅6:3-11)。感恩聖事向我們這些領受的人傳遞著基督苦難聖死的拯救性恩寵(谷14:23-24)。

    「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瑪20:23)當福音作者敘述主耶穌的受難時,在耶穌左右發現的不是雅各伯和若望,而是兩個強盜(谷15:27)。然而,在耶穌復活和聖神降臨之後,一切都改變了。雅各伯是十二宗徒中首位為耶穌獻出生命的人(宗12:2);而若望,根據傳統,是他們中最後一位在繁重的福傳事工之後死去的。

    對於所有像雅各伯和若望一樣追求偉大和尊位的人,耶穌通過成為眾人的奴僕(瑪20:27)而指明瞭服侍之道。這條道路與世俗的權威模式相對立,在世俗的權威模式中,統治者霸佔其臣民,讓人感受到他們的權力(瑪20:25)。基督門徒團體中的權威,仿效基督的模式,即「人子來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瑪20:28)。

    3m | Jul 24, 2023
  • 感恩的凱旋歌

    常年期第16周

    星期一

    出15:1bc-2, 3-4, 5-6

    今天,我們要聆聽和反省的不是聖詠,而是「梅瑟之歌」的片段。這首感恩的凱旋贊美詩貫穿了我們的讀經,講述了以色列人所面臨的似乎無法克服的困境。他們被法老的軍隊追趕,紅海阻擋了他們逃跑的道路。恐懼和驚慌籠罩著他們,他們向天主呼喊,向梅瑟抱怨。但是,天主以祂恆久不變的愛,在似乎沒有路的地方開闢了一條路。祂不僅提供了一條逃生之路,還徹底摧毀了那支自詡要消滅祂子民的強大軍隊(參閱出15:9-10):「以色列人看見了埃及人的屍首浮在海邊上」(出14:30)。

    教父們的智慧完美地詮釋了,這個故事如何與我們的基督徒旅程產生共鳴。埃及象徵奴役之地,法老和他的軍隊代表魔鬼和他的使者,紅海象徵洗禮之水。請允許我分享一個反映這一現實的虛構故事,因為它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撒拉在一個無神論的環境中長大,她有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這份工作要求她全神貫注,使她沒有週末或節假日的時間。撒拉覺得自己被困住了,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然而,當她遇到一位基督徒朋友時,她的生活發生了轉折。這位朋友邀請她參加「啓發課程」,該課程主要介紹基督信仰的基本原則。遺憾的是,撒拉認為自己沒有時間。然而,她的朋友給了她一本名為《熔爐》(The Forge」)的小書。撒拉對「熔爐」沒有什麼概念,書中的很多內容都超出了她的理解。但在書的開頭,她偶然看到了一句讓她印象深刻的話:「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谷8:36)

    撒拉決心尋求改變,她向公司申請休假,公司勉強批准了她的申請。現在,她有時間投入到「啓發課程」中。她專心閱讀聖經、祈禱,並參加每周的小組聚會。每過一周,她都會體驗到一種越來越強烈的自由感。每當週末「啓發課程」臨近,她的內心就無比興奮——每個人都強調這樣的週末意義重大。然而,常常就在週末來臨之際,她的老闆冷酷地通知她立即報到上班。他威脅她說,如果不服從,她就會被降薪甚至解雇。撒拉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沒有任何明顯的選擇。

    「梅瑟之歌」以這樣的宣告開始:「上主是我的力量和保障,祂作了我的救援」(出15:2)。撒拉既沒有力量也沒有勇氣反抗她那霸道的老闆。畢竟,她的一生似乎都與這家公司息息相關。她哭了,然後她聯繫了她的朋友,告訴他們她無法再參加週末的「啓發課程」,並解釋了她的困境。然而,就在週末的「啓發課程」開始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週四晚上,當撒拉準備去上班時,她在「啓發課程」中新認識的一位朋友突然給她打來了電話。這位朋友問她:「撒拉,你願意來我們公司工作嗎?我們需要像你這樣既專業又有經驗的人。」

    「我要歌頌上主,因祂獲得全勝,將馬和騎士投於海中。」(出15:1)。撒拉完成了「啓發課程」,並在幾個月後受洗。現在,她在新公司工作,享受著相當的薪水、自由的週末和帶薪假期。令她驚訝的是,也許你也會驚訝,她以前的公司已經不存在了,它倒閉了。

    出離埃及只發生一次,但它仍在不斷展開。上主賜給我們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擺脫奴役,踏上自由之旅。祂將我們從那些試圖奴役我們的強大力量中拯救出來。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首感恩和凱旋的詩歌——「梅瑟之歌」。它寫出了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激之詞。的確,我們的上主是光榮的,祂的大能無與倫比。

    6m | Jul 23, 2023
  • 通過比喻講話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智12:13、16-19;詠86;羅8:26-27;瑪13:24-43

    一次,聖女傅天娜問耶穌,那麼多罪惡和罪行,為什麼祂不懲罰;耶穌回答說:「我有永恆可以懲罰,所以我為了【罪人】的緣故延長慈悲時刻。但那些不懂得認清我來訪時刻的人,是有禍的!」(《聖女傅天娜靈修日記》1160)。莠子的比喻及其解釋就隱含著類似的訊息。天主寬仁地治理我們,並賜予我們希望,因為在我們犯罪之後,祂常賜予懺悔的機會(參閱智12:18-19;瑪13:29-30)。然而,在慈悲時刻之後就是正義之日(瑪13:40;《聖女傅天娜靈修日記》848)。

    只有耶穌能向我們啓示「創世以來的隱密之事」(瑪13:35)。祂是天主的智慧(格前1:24),天主借著祂「奠定大地」(箴3:19);祂是天主聖言,萬物借著祂而造成(若1:3)。那麼,自創世以來隱藏了什麼呢?福音(格前2:7),基督的奧秘(伯前1:20),甚至包括我們的蒙選,使我們在天主前成為「聖潔和無瑕疵的」(弗1:4)。

    耶穌在比喻中並排列舉世上的事物,為向我們啓示天上事物的奧秘。耶穌的比喻可長(瑪25:14-30)可短(路15:8-9)。但在今天的福音中,從較長的莠子比喻(瑪13:24-30),到較短的芥籽比喻(瑪13:31-32),再到最短的酵母比喻(瑪13:33)。我們越瞭解天主的奧秘,越不需要太多解釋的文字。

    耶穌是「天主的獨生子」(若1:18);而魔鬼只是一個叛逆的受造物。耶穌是世界的主人;而魔鬼一無所有,無從為自己建立邪惡王國。耶穌撒播了好的種子(瑪13:24,37);敵人卻撒播莠子,企圖破壞基督的工程(瑪13:25、38-39)。邪惡就像附在善良之上的寄生蟲(聖奧斯定)。人子為什麼不立即懲罰邪惡?因為祂考慮到麥子(瑪13:29)。在每個人內,「罪惡的莠子」跟「福音的好種子混在一起」(《天主教教理》827)。天主「看顧每個人」(智12:13),祂給罪人悔改的時間,且給悔罪者成聖的時間(參閱《天主教教理》827)。

    在拉沙樂特、露德和法蒂瑪,榮福童貞瑪利亞顯現給了小孩子們,聖女傅天娜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參閱格前1:25-29)。微小的芥籽可以長成四米高的參天大樹,這象徵著起點微小的天國最終將包羅整個世界。世界的救主沒有出生在宮廷里,而是在馬槽中;祂沒有成長在大國首都,卻在無人問津的納匝肋;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似乎撤銷了祂所有的工程。然而,祂以生命播種到世界土壤中的種子,已經長成一棵大樹——教會,在其枝幹上「棲息」著全球列國。

    婦人把酵母糅合到三斗麵粉的面團中,讓我們想起了做同類事情款待天主的撒辣(創18:6)。她準備面團做麵包時,將我們的思緒引向智慧,邀請我們參加她的「感恩宴會」:「來吧,吃我的食糧,飲我配制的酒。」(箴9:5)她糅合在面團中的酵母,使我們想到了聖神,就是天主「吹入」我們內的氣息,潛移默化地轉變著我們作耶穌的門徒,並引領我們邁向聖潔(羅8:27)。

    耶穌藉比喻宣講天國的奧秘。那我們如何宣揚基督的奧秘呢?

    6m | Jul 22, 2023
  • 瑪麗亞·瑪達肋納:宗徒中的宗徒,基督復活的見證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六

    聖瑪麗亞·瑪達肋納慶日

    若20:1-2, 11-18

    在若望福音中,瑪麗亞·瑪達肋納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在耶穌死的那一刻,她與耶穌的母親和耶穌所愛的門徒一起站在十字架下(若19:25)。然後,星期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她來到墳墓前,是第一個發現墳墓已空的人(若20:1)。最後,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她是第一個看到復活的耶穌並與之交談的人(若20:14-17)。她也成為第一個向基督的門徒們宣講主已經復活這個好消息的人。因此,她被冠以「宗徒中的宗徒」。

    瑪麗亞在那個星期天的清晨看到了什麼?天使的位置,「一個在頭部,一個在腳部,就是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這引起了許多讀者和學者的注意。它們使我們想起舊約中遮蔽約櫃的兩個革魯賓(參見出25:18-19;37:1-9)。約櫃的蓋被稱為「贖罪蓋」,也被翻譯成「恩典的寶座」。每年一次,在贖罪日,大司祭要把犧牲的血倒在那蓋上,使眾人的罪得赦免。但是,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動物的血不能洗淨我們的罪惡。只有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才能做到。所以,天使在空的墳墓中的位置宣告了耶穌的身體是我們恩典的寶座,為我們的罪作了贖罪祭。

    起初,瑪麗亞誤以為耶穌是園丁。這讓人聯想起伊甸園,聖經中提到的第一個樂園。樂園是上主所造的,人類被安置在那裡照顧它。它包含了生命樹和知善惡樹。原罪就是在這個樂園裡犯的。現在,在另一個園子里,園丁耶穌走在新受造的人中間,宣告祂已戰勝了罪惡和死亡。十字架變成了生命之樹,復活的基督宣告了恩典的勝利。最後,瑪麗亞,一個女人,緊緊抓住基督這個新人,因為她知道她的生命依賴於他。

    「女人」是天使和耶穌對瑪麗亞說話時使用的稱呼。這個詞很重要,因為耶穌用它來稱呼他的母親,撒瑪黎雅婦人,以及若望福音中被指控通姦的女人(參見若2:4,4:21;15;19:26)。在這園子中,瑪麗亞被稱為「女人」,讓人想起亞當給伊甸園中的女人取名厄娃之前,上主是如何稱呼她的。教會承認瑪麗亞,耶穌的母親,是新的厄娃,所有遇見基督的女人在祂內成為新的女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提醒,通過耶穌基督,我們被改變,而成為新的。

    瑪麗亞·瑪達肋納的故事激勵我們認識到,在耶穌基督內,我們是一個新受造的人。像她一樣,我們蒙召與他人分享基督復活的信息。讓我們尋求她的代禱,使我們能夠完全掌握與耶穌相遇的轉變力量,並大膽地向世界宣告祂的復活。

    4m | Jul 21, 2023
  • 要怎樣報謝上主?感恩與信實的生活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五

    詠116:12-13, 15 and 16bc, 17-18

    在今天的聖詠中,詩人的問題:「我應該要怎樣報謝上主,謝他賜給我的一切恩佑?」(詠116:12),引人深思。詩人描述了一個危及生命的情況,死亡的繩索纏繞著他,但上主是他的救援,必來拯救他。詩人呼求上主的名,就獲得了救援。

    在岳厄爾先知書中,有一段描述上主的日子要來,太陽要變為昏暗,審判的日子來到(見岳3:4)。然而,先知保證:凡呼號上主名號的人,必然獲救(岳3:5)。聖保祿回應了這一保證,解釋說凡信靠耶穌的人,無論他們的出身背景如何,必然獲救(見羅10:12-13)。詩人呼求上主的名帶來了救援,我們對耶穌的信靠也給我們帶來了救援。

    那麼,下一步是什麼呢?詩人的回應是感恩。他談到要舉起救恩的杯爵,向上主還他的誓願。作為基督徒,我們把「救恩之杯」與聖體聖事聯繫在一起,聖體聖事是我們基督徒生命的源泉和高潮。通過參加聖體聖事,我們舉起救恩的杯,表達對天主在十字架上的愛的感激。

    關於誓願,我們可以將它們與我們領洗時的承諾聯繫起來。在聖洗聖事中,無論是親自或通過我們的父母,我們拒絕魔鬼和他的一切工作,並承認我們對上主的信仰。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基督同葬了,開始以上主和他的旨意為中心的新生活(見羅6:3-4)。我們的信心根植於耶穌「跟隨我」的召叫。我們是基督的門徒,是學習基督徒生活藝術的新手。這是一生的許諾,我們要踐行我們的誓願。

    問題來了: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如何履行我們的承諾?這是一個讓我們反思和審視自己生活的問題。我們在與上主的關係中成長了嗎?我們是否尋求按照他的教導生活,並效法基督的榜樣?我們是否像基督教導我們的那樣去愛和服務別人?這些都是我們努力履行誓願和領洗時承諾的方式。

    最終,感恩和信實的生活是我們對上主的愛和救恩的回應。當我們在聖體聖事中舉起救恩之杯,努力履行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誓願時,我們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並在我們的信仰旅程中繼續成長。

    4m | Jul 20, 2023
  • 感恩的凱旋歌

    常年期第16周

    星期一

    出15:1bc-2, 3-4, 5-6

    今天,我們要聆聽和反省的不是聖詠,而是「梅瑟之歌」的片段。這首感恩的凱旋贊美詩貫穿了我們的讀經,講述了以色列人所面臨的似乎無法克服的困境。他們被法老的軍隊追趕,紅海阻擋了他們逃跑的道路。恐懼和驚慌籠罩著他們,他們向天主呼喊,向梅瑟抱怨。但是,天主以祂恆久不變的愛,在似乎沒有路的地方開闢了一條路。祂不僅提供了一條逃生之路,還徹底摧毀了那支自詡要消滅祂子民的強大軍隊(參閱出15:9-10):「以色列人看見了埃及人的屍首浮在海邊上」(出14:30)。

    教父們的智慧完美地詮釋了,這個故事如何與我們的基督徒旅程產生共鳴。埃及象徵奴役之地,法老和他的軍隊代表魔鬼和他的使者,紅海象徵洗禮之水。請允許我分享一個反映這一現實的虛構故事,因為它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撒拉在一個無神論的環境中長大,她有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這份工作要求她全神貫注,使她沒有週末或節假日的時間。撒拉覺得自己被困住了,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然而,當她遇到一位基督徒朋友時,她的生活發生了轉折。這位朋友邀請她參加「啓發課程」,該課程主要介紹基督信仰的基本原則。遺憾的是,撒拉認為自己沒有時間。然而,她的朋友給了她一本名為《熔爐》(The Forge」)的小書。撒拉對「熔爐」沒有什麼概念,書中的很多內容都超出了她的理解。但在書的開頭,她偶然看到了一句讓她印象深刻的話:「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谷8:36)

    撒拉決心尋求改變,她向公司申請休假,公司勉強批准了她的申請。現在,她有時間投入到「啓發課程」中。她專心閱讀聖經、祈禱,並參加每周的小組聚會。每過一周,她都會體驗到一種越來越強烈的自由感。每當週末「啓發課程」臨近,她的內心就無比興奮——每個人都強調這樣的週末意義重大。然而,常常就在週末來臨之際,她的老闆冷酷地通知她立即報到上班。他威脅她說,如果不服從,她就會被降薪甚至解雇。撒拉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沒有任何明顯的選擇。

    「梅瑟之歌」以這樣的宣告開始:「上主是我的力量和保障,祂作了我的救援」(出15:2)。撒拉既沒有力量也沒有勇氣反抗她那霸道的老闆。畢竟,她的一生似乎都與這家公司息息相關。她哭了,然後她聯繫了她的朋友,告訴他們她無法再參加週末的「啓發課程」,並解釋了她的困境。然而,就在週末的「啓發課程」開始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週四晚上,當撒拉準備去上班時,她在「啓發課程」中新認識的一位朋友突然給她打來了電話。這位朋友問她:「撒拉,你願意來我們公司工作嗎?我們需要像你這樣既專業又有經驗的人。」

    「我要歌頌上主,因祂獲得全勝,將馬和騎士投於海中。」(出15:1)。撒拉完成了「啓發課程」,並在幾個月後受洗。現在,她在新公司工作,享受著相當的薪水、自由的週末和帶薪假期。令她驚訝的是,也許你也會驚訝,她以前的公司已經不存在了,它倒閉了。

    出離埃及只發生一次,但它仍在不斷展開。上主賜給我們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擺脫奴役,踏上自由之旅。祂將我們從那些試圖奴役我們的強大力量中拯救出來。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首感恩和凱旋的詩歌——「梅瑟之歌」。它寫出了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激之詞。的確,我們的上主是光榮的,祂的大能無與倫比。

    4m | Jul 20, 2023
Audio Player Image
與聖經同行
Loading...